1-5 外認知

<第一篇:基礎理論介紹>

什麼是外認知

外認知(Metacognition)能力是影響一個人學習成效的關鍵能力。

所謂外認知,是指一個人能自我設定學習目標,尋找學習方法,以及自我衡量學習成效。直接一點的說,它就是一種「自我監控」的能力。舉個有趣的例子,抽水馬桶的水箱就是一個具有良好「自我監控能力」的東西,它利用水箱內的一個小浮球,在水不夠時,開啟水流,等到水滿到一定程度,又會因為浮力產生的壓力,關掉水流。這個自我監控系統,不需要電,也不要人管,二十四小時不停地自動管理水箱的水位。

一個具有外認知能力的學生,在學習任何知識的時候,腦袋裡面就好像有另外一個人,在教導自己如何學習,並不斷地評鑑自己的學習成果,以找到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,甚至會幫自己設計獎賞系統來鼓勵自己。請注意一點,「具有自我監控能力的學生」,並不等於「不必請教別人的學生」。具有外認知能力的學生,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向別人請教,也知道如何到圖書館尋找答案,也知道如何陳述自己的問題,才好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困難來提供協助。

外認知是自我設定目標,自我鼓勵

所謂知己知彼,百戰百勝。一個人要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個性與實力,才能擬定適當的學習方法。他不會設定一個過於高遠的目標,以至到頭來因無法完成而讓自己信心破產。所以啊!不要整天設定一些「知其不可而為之」的目標來恐嚇自己,諸如「立志一個月內背完一本字典」,最後落個抑鬱以終。當然啦,也不要設定一些不值得努力的目標來自我陶醉。一個正常國中生如果以「能夠背完九九乘法表」當作目標,實在也沒什麼意思啦。

自知之明是外認知的先決條件。人各有所長,也各有所短。雖然我們都知道,如果你的潛能發揮之後,大概也不比李遠哲,丁肇中差,但既然你現在還沒有發揮,不妨就老老實實的接受現況,好好了解自己目前的程度,以之作為起跑點,再來衡量自己能跑多遠。怎樣瞭解自己的現況?月考成績,聯考成績,智力測驗成績,性向測驗結果,老闆的評鑑,自我的了解,朋友的肯定,過去的作品,都是可用的參考資料。

接下來就是訂定目標啦。好的目標是那種會讓你產生「又期待又怕受傷害」的感覺,它有點超乎你目前的能力,所以你完成它之後會蠻高興的。但它又有點難,在你追求的過程中,免不了要受點折磨。最重要的是,不要太好高騖遠,但也別自視過低,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目標。

自我鼓勵也是非常重要的。舉例而言,我有個朋友,它很清楚知道自己在自信充足的時候,最能發揮實力,所以他考不好時,就會在第二天早晨刷牙洗臉時,對著自己說:「你是天才,昨天只是失常,沒有關係」對外人而言,或許覺得這是自欺欺人,但若真從心裡學的角度賴看待他的行為,就會知道這種自我鼓勵,甚至自我催眠的行為,有他的道理。

外認知是尋找學習方法

有外認知能力的人,還能針對自己的特性,尋求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。我在國中時,老師都要求我們在使用參考書時不要把答案寫在上面,要寫完整章節之後再對答案。我當時不喜歡這樣子,我認為應該每做完一題就對答案,趁著問題還在腦海裡盤旋的時候,趕快檢討才有效率,到了研究所,對認知科學開始有涉獵,才發現我當年的想法其實是一種蠻好的學習方法。我也聽過一個奧運跳水選手在接受訪問時,提到他訓練自己跳水技巧的方法。他說他除了拍下自己跳水的錄影帶自我檢討以外,還常常利用「想像力」來輔助自己。他會在腦海裡想像自己跳水的樣子,並不斷地在腦海中修訂自己的跳水的曲線,這實在是一個蠻有創意的方法。我在高中時也常常用想像力來檢定自己物理的學習成效,我會在腦海中像堆積木一樣,用一堆木塊和齒輪作成一個實驗模型,把物理學的原理應用上去,如果這個「模擬機器」能夠按照這個新學到的定律運轉,我就知道自己學對了,如果運轉不起來,就代表我的了解還有問題。這也是一種檢定自己學習成效的方法。

外認知是自我檢討

我們總是誤以為,老師才有能力訂正學生的錯誤,而考試是最好的檢討學習成效的方式。錯了!錯了!事實上,學生自己也可以是自己的老師,有時候,因為自己最了解自己,所以成效反而更好。科學家曾經指出,思考其實是一種「自我對話(self dialog)」的過程, 意思是說,我們在思考的時候,常常是一種「自己跟自己講話」的過程。 你如果認真觀察自己,會發現自己常在心中喃喃自語,像是和人商量一件事情似的,證明自己也可以提供一些意見給自己的。有些小說家就會利用外認知的能力,來修改自己的文章,他們會在寫完一篇文章之後,把文章收起來隔一段時間再看。這樣他便能跳脫原先作家的心態,從旁觀者的角度,來評論自己的文章。你可以把這自我檢討的過程,想像成一個小說家在心裡面,「分身」成兩個人,一個是小說家,一個是評論家。他們「兩個人」互相對話與辯論,探討最佳的改進之道。由於參與辯論的「兩人」(其實都是作者本人啦!),對寫作過程中的種種思緒,都有非常透徹的了解,溝通也有十足的默契,使得這樣的辯論可以非常深入而有內涵。

自我檢討除了檢討自己以外,還要檢討環境。也就是說你所關注的對象,應不只是你個人而已,還必須加入整個環境來一起考慮。舉例而言,有個學生在國中時一向名列前矛,但在高中聯考考上第一志願之後,成績卻「一落千丈」,每次都進不了前三十名,他非常的傷心難過,認為自己退步太多。其實如果客觀看來,他並沒有退步,他讀書的理解能力和以前一樣好,只是同學也是來自各地的菁英,所以使得他的相對排名和過去不一樣而已。一個人如果不知道考慮環境的變遷,只知道墨守成規,顯然缺乏外認知能力。環境的變化除了空間之外,還有時間的因素,學習成效的衡量,也不要忽略了時間的效率。許多學生常有熬夜讀書的習慣,事實上,熬夜賺來的五個小時,常常得在考完後多睡十個小時補會來,其實並不划算。況且臨時抱佛腳的東西也記不久,還是穩紮穩打比較划算。

更高段的外認知能力,還能做到「自我診斷」的程度。這個自我診斷,不僅是算算自己成績進步幾分,那一科該加油而已。還要能了解自己為什麼學不好,是練習不夠呢?還是老師沒講清楚?可以到圖書館找書解決嗎?還是問問同學就可以呢?是新的概念沒學好呢?還是更基礎的概念有問題呢?是真的沒學好呢?還是身體不舒服導致成績不理想?對一個有遠見的老闆,他的年終檢討,絕對不只是算算自己賺了多少錢而已,還要能分析出自己為什麼賺,是不是有什麼該賺的沒賺,還是有什麼該賠的卻幸運沒賠了!自己的決策是否有疏忽?要不要找人來幫忙自己?

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自己問自己的。如果自己無法回答,也要懂得請別人幫忙診斷。人們生病了都懂得看醫生,有法律問題也懂得找律師,但少有人在學習上出現障礙時,懂得去尋找協助。「認知科學」,是近幾年來開始興起的一們學問,專門探討人類學習的過程及原理,沒事翻翻這方面的書對學習會有幫助的。

沒有外認知能力的配合,反覆練習是危險的

大書法家王羲之寫完一缸水的故事,似乎告訴我們,只要反覆練習,勤能補拙,任何人都可以在寫完幾缸水之後成為一個大書法家,這是完全錯誤的想法。真正的書法家,對自己的一筆一劃,都會很苛刻的評論,也就是說,他並不是靠著單純的「反覆練習」來臻於完美,而是靠著「不斷地評鑑,不斷地改進」才能不斷進步。反覆練習不會臻於完美,只有完美的練習,才能臻於完美。

沒有評鑑的反覆練習,甚至會使情況惡化。就像一個學鋼琴但彈琴姿勢有誤的小朋友,在沒有瞭解錯誤的情況下反覆練習,反而使錯誤姿勢成為習慣,將來矯正更加困難。練習數學,化學,或物理各科的考試題目一樣,沒有深入瞭解題目的內涵以及錯誤發生,只想靠著反覆練習來提昇自己的能力,往往是徒勞無功,甚至有害。頂多學到一些運算技巧而已,對瞭解該科目的內涵幫助不大,而且往往養成錯誤的成見,降低了多方向思考的能力。

就像學武功一樣,要學內功,學內涵,不要只學招式。「倚天屠龍記」裡,張無忌在武當山學太極拳。剛開始,張無忌記得所有招式,但他努力忘掉招式,指記取招式的內涵「圓轉如意,源源不絕,勁斷意不斷」,最後終於把所有招式都忘光了,才算真正學會了太極拳。

讀書也該是這樣子,不要整天去分析題型,死背對應的招式,那樣子固然在考試範圍小,題目有限的情況下有用,但在考試範圍很廣,題目變化多的時後,效用就很有限了。更何況,如果你把目標放長遠點,瞭解到學習的目的,其實不在於解決考試所出的題目,而是為了我們的一生做準備。我們要「學習如何利用知識來解決各種問題」,而是「學習解題技巧來應付考試」而已。所以,光是反覆練習一個題目,而沒有好好思考題目後面的意義,只會變成死記招式而已,反而會讓頭腦僵化。

當然,正確地反覆練習是非常好的學習方法,我是絕對鼓勵的。張無忌在使用初學乍練的太極拳與敵人對掌時,不斷地經由這些實戰經驗,對太極拳的精義有更深切的瞭解。正確地練習也有同樣的效果,它能提供各種機會,拓展基本原理的應用空間,表找出這些原理的限制,並且結合我們的生活經驗,所以能幫助我們更深入瞭解所學的原理。我所強調的是,練習的時候,一定要很清楚的知道練習的目標是什麼,隨時保持一種「自我監控」的警覺,才不會事倍功半,徒勞無功。

結論

讓我再強調一次,外認知能力是一種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能力。它是指一個人能自我設定學習目標,尋找學習方法,以及自我衡量學習成效,也就是一種「自我監控」的能力。其實每個人都有外認知能力,只是表現的程度不一樣而已,外認知能力越強的人,學習過程也越輕鬆。傳統教育方法,強調教學環境的營造,教材內容的設計,以及測驗的方法,但卻常常忽略了學生與生俱來的外認知能力,十分可惜。希望本書讀者在讀完本拼文章之後,能瞭解到自己的潛力,好好訓練自己的外認知能力,讓自己成為自己一生相伴的良師益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