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寞的孩子和更寂寞的樹~談「小竟與老榕樹」

~ 這篇文章是作家小野針對「小竟與老榕樹」所寫的評審意見,與童話同時刊出於1993.06.24中國時報副刊

一個寂寞而不愛說話的小孩面對一棵看起來更寂寞的老榕樹,竟然可以「玩」下去,而且「玩」得很有趣,「玩」得有聲有色,「玩」得彼此心靈相通,最後小孩變得越來越會說話,而且也更適應團體的生活了。這正是一則簡單而又深刻的兒童故事,啟發了兒童,也提醒了大人。

其實大榕樹是不會說話的,只是小竟替它定下了語言的規則:風吹過發出沙沙沙就表示「同意」,不出聲就表示「不同意」∼其實這和電腦的遊戲規則「YES」和「NO」是一樣的,也是人來設定的,可是卻可以「玩」出驚人的遊戲來。當小竟希望大榕樹回答是「同意」時,他會選擇有微風的時候去問大榕樹,因為他知道榕樹一定會發出「沙沙沙」的聲音,滿足他的要求,也符合了他內心世界的遊戲規則,這是整篇故事中最有趣的安排。

當我們面對那麼多不一樣形式和不一樣程度的兒童故事時,我也會不斷反問自己,什麼才是最「好」的兒童文學?是滿足家長?還是取悅孩子?還是要有一些教化功能?我最後的選擇會考慮現在的社會,現代的孩子「比較」適合給他們哪一種故事,又有趣,有帶有些人文色彩,可以豐富他們幼小的心靈。

因此那些比較公式化的,充滿教化意味的,屬於陳腐大人世界的東西都比較難引起我的感動。我寧願選擇那些靈光乍現、機智俏皮的作品,因為孩子在我的心目中永遠是那麼機智、搗蛋又懷抱期許。